清淡,虚无?魏晋的价值虚无与归宿 | 北大博雅讲坛第208期
魏晋时代,政权更迭频仍,社会斗争复杂。在这样一个柔脆的时代,人的生死浮沉难以预期,连一代枭雄曹操也发出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?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”的感慨。因为死亡意味着一切差别的消失,集权力、财富、名望、知识等优势于一身的士族精英们,汲汲以求如何让短暂的生命活得与众不同。服食、饮酒、玄谈等生活方式风行一时。
士人们醉心不已的 “言意之辨” “名教与自然”以及本末有无之争,吸引了魏晋时期最优秀的读书人:荀俣、荀粲、欧阳建、裴頠、嵇康、王弼、郭象…… 这些与家国天下无关的清谈论辩,到底是士大夫精英面对价值虚无时的乖张炫技,还是对治虚无的终极解药?如果是解药,难道 “以无为本”(王弼语)也是一剂良方?魏晋时期玄学家们的清谈,对于身处价值虚无时代的人们,有着怎样的意义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