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频课程详情
登录后可享受更精准的推荐服务

活在当下的《诗经》植物| 北大博雅讲坛第213期

免费
最近在学 0人 收藏

诗人、摄影家、博物学者莫非三十年持续关注中国大地上的各种植物。他理解自然和草木对于人生的细微意味,他说,大自然是“世界上最初的一本书”,植物就是其间的“华章”。近二十年来,他还痴迷于研究《诗经》植物。他欣喜地发现,《诗经》的305首诗中共出现植物135种,这些看似陌生且高深的植物其实都还繁衍在今天的中国大地上。穿梭在中国大地和《诗经》之间,他既深切体味到了植物与中华文化传统之间的隐秘关联,也真切感受到了植物与自然节律、与“诗生活”之间的内在关系。
他不间断地去看、去闻、去听大地上的草木,不间断地研读《诗经》,不间断地写诗和摄影,日积月累,终于成就了《风吹草木动》这部“与《诗经》对话,与大自然对话”,“集优美的现代诗歌、隽永的博物随笔和迷人的自然摄影于一体”的奇书。
在金秋十月的这个美好周末,围绕《诗经》,围绕《风吹草木动》,围绕中国大地上的植物与诗,我们精心准备了一场活动,听莫非先生现身说法,分享如下有意义的文化话题:
植物对于《诗经》时代的先民到底有何意义?
《诗经》开启的是什么样的博物学传统和自然诗歌大传统?
植物与莫非的“诗生活”有何内在的关联?植物是如何进入莫非的诗歌创作中的?
莫非是如何研究《诗经》植物的?这种研究是否启发了《风吹草木动》的写作?
在城市化与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时代,中国人如何获取有关植物的教养?如何恢复对自然的感受力,如何用活泼泼的诗心去书写自然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