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频课程详情
登录后可享受更精准的推荐服务

《春晓》还是《春晚》?—— 如何在细节中体会诗人真意

免费
最近在学 0人 收藏

春眠不觉晓,

处处闻啼鸟。

夜来风雨声,

花落知多少。

这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阅读古代诗歌首先接触到的几首作品之一。它活泼生动,朗朗上口。它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最耳熟能详的作品之一——《春晓》。但是大家是否知道这首诗歌可能还有另一个题目叫《春晚》呢?

这是作品名称不同的情况。还有诗歌归属不一的情况。比如《生查子》“月上柳梢头”,也有说是欧阳修的,也有说是朱淑真的。

还有对作品中字词理解不同的情况。比如李清照《如梦令》“争渡争渡”中“争”的意思,是“争先恐后(渡)”?还是“怎么(渡)“?

这些看起来都是不起眼的小细节,却会妨碍我们准确理解文学作品。如何解决这些问题,就需要我们细读文本,不放过这些容易忽视或误解的问题,通过掌握作品外围材料和相关知识,来考订诗题、作品归属、字词释义,典故名物等,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真意。

北京大学出版社特邀北京大学中文系杜晓勤教授做客当当直播间,带领大家一探唐诗经典名篇中的细节趣事,从白居易《长恨歌》首句“汉皇重色思倾国”中的“倾国”典故开始,再到孟浩然的《春晓》、李白的《峨眉山月歌》、杜甫的《春望》等,希望能够以小见大,向诸位喜爱唐诗的朋友们传授一些欣赏、研究的常用方法。